你的位置:首页 > 新闻中心 > 新闻资讯

反渗透膜在废水零排放中的应用

  废水零排放技术因流程特性常需复杂工艺与较高投入,当前该领域主要采用反渗透、电渗析和 MVR 技术。其中反渗透工艺旨在最大程度提升浓水 TDS 浓度,减少进入蒸发结晶环节的水量,降低蒸发结晶设备结垢概率,进而优化投资与运行成本。以下从技术应用角度分析反渗透膜在废水零排放中的关键要点:

  渗透压影响与应对

  溶液渗透压随溶质浓度升高而显著增加。以氯化钠溶液为例,在特定温度条件下,不同浓度对应不同渗透压值。实际应用中,需考虑浓差极化现象及温度波动对渗透压的影响,运行压力需高于浓溶液渗透压一定范围,以保障分离过程有效进行。

  膜性能的实际约束

  当处理溶液的 TDS 远高于常规脱盐场景时,反渗透膜的实际通量表现往往低于理论预测值。这一特性使得在高浓度废水处理中,传统基于膜性能的理论设计与实际运行效果存在差异,需结合具体水质调整工艺参数。

  高压环境的技术挑战

  超高压运行状态会带来一系列问题:一方面增加系统能耗,推高运行成本;另一方面对设备耐压性能提出更高要求,提升系统建设成本,同时用户对高压环境下的安全风险存在顾虑,需在工艺设计中平衡处理效果与安全性。

  级间增压的局限性

  在高流量浓缩需求下,常采用多级逐级增压设计,但小流量且进口压力较高的增压泵设备选择有限。该工艺存在能耗较高、单泵流量受限、配套水泵等辅助设备投资较大等不足,制约了其在大规模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灵活性。

  实际运行经验表明,部分行业废水如火电厂废水水质复杂,尤其是高含盐量、高腐蚀性的脱硫废水,极易造成反渗透膜污染,导致脱盐性能快速下降,进而增加清洗和再生频率。这不仅缩短膜元件使用寿命,也影响系统稳定运行,因此需建立完善的膜元件定期清洗与维护机制,以保障废水零排放系统的长期可靠运行。

  标注:零排放为一种近零排放技术